王成忠案二审宣判
由著名律师徐昕教授参与辩护,因法官涉案,管辖问题引发争议(同一个法院刑庭庭长审民庭庭长),获得全国法律人高度关注的王成忠案于2021年4月20日迎来二审宣判,结果维持原判。相信每一位认真观看过庭审直播的人都会对这个结果留下深深的遗憾。我陆续看了三回庭审直播,根据庭审直播的内容判断,确信这个案件是无罪的,也相信二审会是好的结果,哪怕折衷判个免于刑事处罚,也应是意料之中的事。我所在的一个汇集全国刑辩高手的微信群中,大多数人判断无罪(对结果判断错误的人发红包,结果下起了红包雨)。
程序正义是一种看得见的正义
程序正义是一种看得见的正义。迟迟等不来判决结果,也显示这个案件背后的复杂博弈。抛开政治因素,王成忠案件维持原判的原因之一,或许是法官做了庭审展示内容之外的案件事实方面的其他考量,没有坚守程序正义(宣判当天检察官还补充证据,且没有直播就是一种体现)。通过这个案件可以得出一点我对我国目前刑事案件审判实践的判断,那就是:程序辩护的作用越来越有限,程序正义的理念有待大大提升。据我的观察,多数刑事案件的法官仍然以实体公正为重中之重,他们内心中对程序问题的考量仅仅比普通人稍微高一点,远不及真正法律人对程序公正的把持。这是一种现实的无奈。所以辩护要出效果,应当多角度、多方位进行,以实体辩护为基础,辅之以证据辩护、程序辩护,不可舍本逐末。
程序辩护
对于程序辩护, 司法部门已经不再如刚开始面对犀利的程序辩护时那般手足无措。君不见,每次进入公众视野的案件,经过辩护律师艰苦卓绝的抗争,淋漓尽致的程序辩护带来案件的进展:或改变管辖,或撤回起诉,或排除非法证据,或最终妥协获得良好结果。然而,司法部门很快吸取教训,为消除“听法律的,还是听法官的”这样问题,以免庭审过程中遭遇辩护律师依法“死磕”,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法律规范的修改,将相关程序问题的主动权牢牢收归到裁判者手中,以实现“法官是法庭的国王”。非法证据排除的启动如此(原规定先行审理排非事项,后法官可自由决定先后顺序),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决定如此(是否启动通知证人出庭由法官决定,标准模糊)此外,检察院层面,为了应对律师辩护团队的强大攻击力,依据检诉规则,可以集全国检察官之力参与一地案件的办案。法院层面,为了应对同案被告人之间的相互对质(削弱供述的真实性),推进庭审进度,还发明了分案审理的怪招并作为经验全国推广。种种有违法律、有违法理的行径,公然上演,何来程序正义?

辩护经验
在艰难的刑事审判司法环境下,需要思考如何才能过获得好的判决结果。关于二审辩护,通过最近一个案件,自我总结了几点经验,记录下来,以供将来参考。一涉恶案件,一审诈骗罪判处三年,敲诈勒索罪判处三年,合并执行四年六个月;二审改判合并执行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我总结了二审案件的辩护经验,也许存在偏差,确是切身体会:
1.刑事上诉状必须精炼有力、切中要害,改判理由充分且问题无法回避;
2.与二审法官借机进行有效、充分沟通,摸清法官心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3.需要寻找新证据、激活证人证言(专家证人意义重大);
4.切记法官始终是以实体问题为考虑基点,仅程序问题难以撼动二审法官。需要以实体无罪、轻罪为抓手,辅以证据、程序问题多角度展开;
5.需要进行取舍,围绕核心问题集中发力(细枝末节有时可以放弃,好让法官好写判决书);
6.案件改判的一个重点、难点是量刑平衡问题(在共同犯罪中存在作用大小扯皮情况下,注意来自同案犯的压力);
7.总之,改判,二审法官会有压力,需要法官专业、公正且智慧,需要律师站在法官角度思考问题,给各方有台阶下——仿佛改判是由于新问题的发现而非原审的疏忽。
Procedural defense
辩护理由
在收到判决书的时候,我发现二审判决书中对律师的辩护理由都不予支持,但在不予支持的理由中零星几句点到了事实认定的变化(可谓用心良苦),并以退出违法所得作为改判的新的事实和理由(貌似一审没有做错什么)。实质上,二审辩护律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申请专家证人到法院作证、申请调取了新的证据,甚至为了二审法官书写判决书便利放弃了部分上诉理由的坚持。另外,二审法官为了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安排将分案审理的同案犯通过视频参与庭审接受询问(一审辩护人提出过申请未获准许,二审法官主动安排难能可贵),安排未上诉关联重要同案犯到庭参与诉讼等等都体现了二审法官所做的努力。但无论是二审法官的努力,还是辩护方卓有成效的准备工作,在判决书的内容里仅仅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给足了原审的面子。这就是中国特色刑事司法实践的产物。但不得不说,该判决充分体现了二审法官的中国式智慧。

汪廖 浙江东瓯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合伙人律师,中国民盟盟员,博士研究生。温州市律协刑委会刑诉部部长、专家组成员,温州市律协涉外与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律协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律协首批律师专业能力评定律师(刑事类),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龙湾区人民政府法律咨询专家库成员、龙湾区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温州医科大学人文和管理学院实务导师(2015-2017)。执业至今获得30余起无罪效果案件。
专业领域:刑事辩护、网络纠纷,婚姻家事争端处理。
咨询委托热线:13957720923
律所地址:龙湾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四楼
|